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明星新闻

【启明之星】:惟愿沿新闻上下求索2014-10-6明星新闻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4-10-6 23:06:18 人气: 标签:明星新闻
导读:■记者团王思远9月14日,已经过了十一点,新闻11级的才匆匆返回寝室,开始完成自己参与运营的微信号“刺猬”的相关工作。即使不是工作,她也要完成预览、校对、提…

  ■记者团王思远

  9月14日,已经过了十一点,新闻11级的才匆匆返回寝室,开始完成自己参与运营的微信号“刺猬”的相关工作。即使不是工作,她也要完成预览、校对、提修改、在微信群里跟人互动、关注当日新闻热点等事。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已经成了她再习惯不过的作息。

  对于来说,三年的大学生活是一段经历丰富的旅程,她曾在记者团、喻园网视、援之缘支教协会和校红十字队宣传部做过新闻采编工作、湖北日报、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等实习,获得过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党委宣传部年度优秀个人等项……在刚刚结束的启明之星评选中,她获评“主动实践之星。”

  “新闻漫漫,风和日丽不多,不少,即使再泥泞、崎岖,我也想坚定地走得更远。”在刚刚完成的实习总结中,留下了这样的心里话。

  的新闻热情,早在大学刚入校的时候便迸发了。当时,她在援之缘支教协会、校红十字队负责宣传工作,在喻园网视负责摄影和视频剪辑,还在记者团身兼文字和美工记者的工作。

  “新闻从不休息”,几乎所有做过相关工作的人,都对这句话感触颇深。深夜在宿舍走廊借着微弱灯光赶稿;凌晨四五点赶赴现场报道图书馆排队抢座事件;废寝忘食地组织策划2013年毕业晚会及毕业泼水节报道,并连续编稿几十个小时;多次通宵写稿、编辑、做页面……从不觉得这样的奔波忙碌是种负担,“兴趣”始终是不竭的动力。

  尽管在身边人眼中,在记者团的生活充实忙碌,但在她看来,这仅仅是她做新闻的起点。

  “新闻是一个重实践的学科,我必须早点到社会化历练,体验业界的真实状态。”说,不仅如此,她还自己要尝试不同的平台,以便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向。大二暑假,已经在《湖北日报》有过实习经历的她选择了《羊城晚报》,希望借此体验不同城市的氛围,以及都市报记者快节奏的工作状态。

  “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跑了四条突发新闻,上午是采访市局玻璃门被砸和小轿车撞翻辆摩托车导致一死一伤事件,下午是采访小区和五车连撞事件。”2013年8月26日,这个日子,记忆犹新。

  一辆黑色轿车与两辆摩托车发生碰撞,其中一辆女式摩托车滑入前方的水泥搅拌车车底,女车主就此殒命,另有一男式摩托车车主受伤。接到报料人电话后,立刻前往案发现场,向周围群众询问了情况后,拿起相机靠近地上的血迹拍照。

  “有个同行的记者在事后感叹我的心理素质太好了,第一次跑交通事故就往前冲。只有我知道自己曾经闭着眼睛犹豫了几秒钟。”始终把自己当成职业记者要求,所以,她愿意挑战一天跑四个现场,愿意尽自己所能克服恐惧心理,调整好状态面对困难。

  “纵使理想在现实面前时常受挫,我仍然不舍得放弃做新闻。”说,因为热爱,她始终很珍惜每一次实践的机会。

  让现在仍然深感幸运的是,自己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实习期间,全程参与了《中国青年报》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

  国内很难靠近马航失联事件的核心,试图从家属身上进行突破。但在初次到丽都酒店——马航面向家属发布会的地点时,她也感到纠结和困惑。“一旦有家属进出雨轩厅,摄影记者们便急按快门,文字记者则尾随家属,贴紧提问。”尽管深知探寻是记者的职责,但在看来,如果记者仅仅把家属当素材,未免显得悲凉。

  加入了一个马航家属微信群,因为担心给他们造成二次,她没敢直接在群里说话,而是添加了几百人为好友尝试私聊,80后乘客张建武的表姐何芳就是在那时进入了她的视线里。

  何芳简单地描述了张建武的情况:80后独子,成长于河南的一个小县城,邮电大学博士,多年奋斗后进入工信部工作,父母年逾60还要照顾古稀的奶奶,新婚不久还未生子……很快意识到,这会牵出一个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当晚八点,她就和部门记者一起出发赶赴郑州。

  尽管连夜做了充分的准备,踏进一对老人卧室的时候,还是怔住了:两位老人背对着,分别靠床沿两侧躺着,面容憔悴,一边抽泣着一边用手抹眼泪。蹲在床边,往老人们手中递着纸巾,默默自己不能因为做稿心切就忽略家属的感受。每说一句话前都要反问自己:“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会怎么问。”

  虽然两位老人情绪激动,哭声不止,但断断续续还是说了很多张建武的事情。安静地听着,偶尔有些话听不清楚,或有些细节需要确认时候,她就用河南话问何芳,请她跟两位老人进行沟通。“我努力模仿他们的语调,只希望说的话听起来不会那么陌生。”

  这篇名为《我的骄傲,在哪儿》的报道发表在4月4日的《中国青年报》7版上,后来获得了总编辑周,相关的相关实习手记已被收录进《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即将出版的新书《开掘3》中。也得到了特别报道部副主任刘万永的肯定,说她 “认真勤奋、努力踏实”。

  但说,她印象深刻的,却是何芳曾告诉她的一些话:“起初,我也很矛盾,因为怕已经情绪崩溃的姨父姨母在受访时再次打击。”被记者们的真诚意打动,她全力配合了整个采访过程,希望借此引起社会对失联者家属尤其是80后独子家庭的关注。

  “在我看来,记者应该把自己当作受众,像普通人一样聆听、发问,再将打动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讲述给更多人看。”已经习惯了在每次采访中都心地投入,在她看来,这是写出有温度的新闻的关键:记者的善良是可以打动采访对象的,而采访对象的善良可以打动读者。

  “,你能不能保重你的身体!”4月13日,见刚在凌晨搬着凳子去走廊写稿的又把自己关在房间笔耕不辍,在合租的室友陈亭竹看不过去了,在客厅隔着门冲她大声吼了出来。

  “跟自己说好的12点前睡觉的约定已经说了两年都还没能实现,反而越来越享受深夜寂寥独我的感觉。”笑了,“身边人常常调侃我,说无解我的食量和睡眠时间怎能支撑我了这么久。”

  大概从大二开始,就开始了每天凌晨两点睡的作息,去实习后更是严重,经常凌晨1点多才从回去,忙到凌晨三四点睡,第二天八点照样要起床。“还好,因为热爱,所以并不觉着辛苦。”说,实习结束返回校园后,她的生活里又多了一项和新闻息息相关的“事业”——运营“刺猬”。

  “刺猬”是今年7月,与资深人及大学教授一同决定创办的传媒观察原创平台。上线一个多月,该微信号已有1万名订阅户,用户中,有很多是新闻学院的院长、教授,也有很多高层及精英。

  “刺猬的触觉和嗅觉很发达,跟记者的天性相似,它身上的硬刺跟记者针砭时弊一样,虽然锐利,但目的是为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最终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很喜欢这个比喻,在老师把执行总编的工作交给她后,她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暑期留在学校里没有回家,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不仅负责“刺猬”的日常运营,还参与平台内容的建设,选题、策划、采写、编辑、校对、设计和制作等工作,她一样不落。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我第一时间相关暗访记者;专访《财经国家周刊》常务副主编、微信账号负责人汤耀国;做开展城市报刊亭现状调查、新闻线人解析、财国公号为何要为转载付费、团结湖参考为何3天涨粉10万、新闻本科生入学指南等……每次这样的经历,都意味着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饮食和睡眠都极不规律,她说,自己一做稿子就会这样,根本“停不下来”。

  “如果非要说谈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那我真的是只和新闻谈了恋爱。”说,能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真爱之事,也是件十足幸运的事。

延伸内容: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