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医学前沿

医学前沿华大医学尹烨:基因科技盈利模式清晰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4-10-13 19:49:02 人气: 标签:医学前沿
导读:华大医学尹烨尹烨,加入华大基因已数十载。三年前,他分管华大科技,现在是华大医学的执行总裁。科技,更多的是和科学家携手解决一些宏观前沿问题,医学,则是天…

  华大医学尹烨尹烨,加入华大基因已数十载。三年前,他分管华大科技,现在是华大医学的执行总裁。科技,更多的是和科学家携手解决一些宏观前沿问题,医学,则是天天都在治病救人。“我每天都在帮助很多人解决包括肿瘤、单基因病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案例和问题。”尹烨认为这是一件的事,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是子公司?核心部门?还是分支机构?当我们都“好奇”华大医学之于华大基因的地位时,尹烨给了我们另一番诠释。“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我们有一种新的活法——允许一种创新型组织通过各种‘跨境’而存在。例如核心产业部门,包括华大科技,华大医学,华大农业;还有一些非盈利部门,包括了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大基因学院,甚至华大幼儿园。此外,还承担了国家基因库的建设和管理任务,还会自己办学术期刊、等等。”

  一方面是市场百亿估值,一方面是“基因普及”的任重道远。此外,还有一些来自伦理的挑战之声。新浪财经对话华大医学执行总裁尹烨,他说:“不惑之人,不惧竞争。”

  篇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

  站在华大基因新办公楼的规划图面前,需要很强的画面感才能与“五环外”、“摩的”、“玉米地”联想在一起。

  “在城区地图上,你找不到,它在五环外。”10余年前,城郊,摩的上下来一少年,穿过一片玉米地赶往华大面试的,正是现在华大医学的执行总裁,尹烨。

  “玩命”一家人

  生物工程毕业后,尹烨在展会一个不太起眼的位子上看到华大基因。当时无论从待遇、工作内容还是其他各角度综合考虑,华大都没有让他“一见钟情”。然而,一个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改变了尹烨的种种思量。“华大至今为止,还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现在这批人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归属感。”

  华大基因10余年光阴中,这“一家人”为了将项目做起来,经历了掏空口袋积蓄、不发工资、打白条等各种玩命。“我觉得这些跟我的气质还是比较相符的,就是我喜欢去做一些带有勇于冒险、敢闯的事。”

  岁月的符号虽多,一定要挑一个深刻的烙印的话,尹烨认为是2003年那场。拿到样本即刻提取做实验,在当时是一件攸关的事情。至今他依然清晰记得,在一片“逃离”的声音中,华大却抓住了宝贵的72小时完成了诊断试剂的研制。而他个人最大的贡献是从19号下午4点到20号早上4点,这12个小时期间玩命写材料,完成了几乎需要6个月才能做好的工作。

  “虽然头发没白,却掉了一层。”据其回忆,SARS病毒诊断试剂获批后7天,他们继续玩命准备一线生产。“第一批做了30万人份,华大全部捐给了全国防治型肺炎指挥部。”当时的华大全体俨然变成了一个72小时不眠不休全力开动的机器,至今在他心里仍然觉得那时能参与其中,与那群拼命的人一起,是一件很牛的事。

  “人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凭去做事情,但是在重大决策上,感性和与生俱来的这种,应该说它是冲动,或者是责任感,会随着组织的强化而强化。”尹烨认为,这么多年华大没有变过,他有一种大爱,鼓舞着华大所有人共同前进。

  与生俱来的“国际范”

  实际上,每一个经历过企业蓬勃发展的人,总有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值得回味的细节。但在尹烨看来,这些故事和细节并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实力的强弱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团体爆发出来的能量,华大的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齐心合力做我们该做的事。”尹烨称。

  华大基因的岁月,但也有波折。对于争议、质疑等,尹烨认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每个组织都不可能避免“意见不合”、既有利益格局等问题。所幸的是华大基因的起点是放眼全球,和一群世界顶尖的基因学高手以及企业、科研所合作或竞争,而其想要达到的和起点一样高。

  “如同爬山,山顶这个目标是清晰的,但是的线却是模糊的,需要摸索的,一如华大基因在攀登科学之,我们还要在前人踩过的上越走越远。”尹烨表示,华大基因最开始关注的是大民生问题——吃饱,不生病。这些看似很土,但最实际的大民生需求下,会产生特别多的科学和财富机会。当一个平台发展的足够快,企业提供的舞台足够大之际,就算是想要“”的人也会变成一致“对外”扩张。

  “大家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自身的利益,看到如此远大的目标和战略,不和谐的事情容易被淡化和被模糊。”尹烨认为,人类基因探索这个遥远而伟大的目标使华大人变得空前地团结和一致,虽然径依然曲折和漫长,但是他们依然有着坚定走下去的决心。

  篇二:救治罕见病

  “发病率在五万到十万分之一以下”是罕见病的定义。尹烨指出,实际上很多罕见病都是遗传病。“黄帝内经云‘上医治未病’,大意是说医学的不是治疗疾病,而是预防疾病、控制疾病。”他认为,从目前的医学发展状况来看,针对罕见病的预控方面,首先需要充分发动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力量,其次需要的政策法规为这个领域的创新保驾护航。

  上医治未病

  提及罕见病,尹烨抛给我们一个问题:“医学的是什么?是治疗还是控制疾病?”。在他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医者的最高境界是后者。

  据其介绍,大多数罕见病其实都是遗传病。个人遗传的基因可以传递,按此逻辑,遗传病虽然不能治愈、或者治疗费用非常高,但它却是绝对可以预防的。

  “所谓的遗传病,全世界现在一共有七八千种。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高发病率的只有三四种类型的遗传病。”尹烨认为,只要把这一块做好,很多遗传病就能得到控制。例如两广地区中,地中海贫血携带率最高的区域已经接近20%(平均8%-10%)。意味着,如果不加干预的话,出生一个地贫儿的比例平均概率是10%。然而,若能及早干预,胎儿携带的基因就不同,可以对这种病症进行及早控制。“广西的疾病预控做的相对较好,几百万人都在行动。”尹烨称。

  再如一些非常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理论上在黄种人身上几乎不会发生。然而国内就有一对夫妇因为可能存在上述隐患而向尹烨求助。“的说,疾病根本不在乎患者有没有这个隐患。”他表示,这个时候就需要临床密切配合去理解患者现在的实际状况,在防护上下功夫。

  “如果孩子生出来是健康的,我们就又离目标近了一步。”尹烨认为,假如将科学和疾病之间看成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反复过程,那么病例积累越多,能给病人提供的帮助就更多。

  罕见病是一个社会问题

  “针对罕见病的预防和控制,并非一个单纯的技术驱动。”尹烨认为,它是一个引导、技术突破、成本可控、宣传教育社区、百姓互动、大家共同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工作。

  华大近期开展的鱼鳞病计划以及DMD(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又称杜氏肌营养不良),吸引了上百人参与。实际上,罕见病已经不罕见了,但遗传病的就诊体系目前仍然十分模糊。其核心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工作,是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单一方面异军突起的综合产物。

  “一方面需要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追寻一个目标,并努力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传媒、的力量。”在尹烨看来,在全世界控制罕见病的经典案例中,最值得的是,犹太民族40年前遇到的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黑朦综合症。据介绍,这种疾病会导致溶酶体缺少氨基己糖酯酶A,以致神经节甘脂GM2积累,在体内不能降解,长期积累,造成失明,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患者痴呆、死亡。

  这种疾病在当中有着较高的病发率,尤其是德系,发病率在25%左右。“在全球范围内看,黑朦综合症是罕见病,但是对于对而言,却是有着很高发病率的疾病,类似于国内两广地区的地贫。”尹烨认为,尽管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概念,但却通过的方式影响了五个大洲一百多个城市。在其控制黑朦综合症的过程中,要求每一对,特别是德系夫妇结婚,怀孕前要检查是否存在问题。

  当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有限,捐款组建社会组织,进行控制。这类社会组织耗费40年时间就将上述疾病了。2003年,一共有10例黑朦综合症,却没有一例来自犹太家庭。“犹太民族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将疾病牢牢控制住了,这是人性的一个极致。”尹烨认为。

  急需国家政策保驾护航

  尽管罕见病目前已经“不罕见”了,但是现阶段罕见病的检测还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开展起来还存在很多瓶颈。“比如孤儿药,这种专门治疗罕见病的药,和一般的药相比么,因为受众很少,故从鼓励药企开发的角度看,其所需要的临床更少,或者说它从开发到上市需要的程序更少,但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政策进行支持。”尹烨表示。

  此外,现行法规对于申报注册罕见病检测/诊断流程依然十分繁琐,如果要进行长期推广和科普,则需要有一些符合这些领域的相关政策为其保驾护航,让其能在法律框架下存在。

  “最后就是用户的教育问题,即使医生在这一块已经有相关的知识普及,但是遗传咨询这个行业可能要需要更多的科普和工作。”尹烨认为,政策法规要为创新保驾护航,大众的科普需要加强,这是遏制出生缺陷,特别是遗传引起的问题所最需要做的事情。

  篇三:不惑之人不惧竞争

  “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刚登上资本市场顶峰的马云如是说。实际上,近年来,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高科技、轻资产、可持续为支撑的生物经济异军突起,已经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生物经济领衔

  当我们从罕见病、公益回到商业,尹烨还是侃侃而谈,只是当中,多了一份敏锐。

  “如果我们回到一个根本的经济问题,经历了工业经济、IT经济后,下一个就是生物经济。”在他看来,有别于过去的经济模式,生物经济不以高产能和重资产为支撑,而以高科技和轻资产为可持续支撑。其本质是科学到产业之间的,通过更多对人文的关怀,满足人自身的需求。一旦上述需求得到满足和,被看作“生命之密码”的基因将获得广泛关注,消费经济终将向生命经济。

  据介绍,华大基因在发展生物经济的过程中存在三部曲:通过建渠道、建智库、护网络来做科技服务打下基础;转型医学,尽可能将科学技术和服务转向为人类需求服务的医学;致力于人人服务,不仅仅为生病的人服务,健康的人也会有自己的需求和。

  “华大基因希望的是为全人类服务。”尹烨表示,华大基因最终想做的就是把基因变成一种时尚,了解用户的需求,加速科育的发展,促使基因或是医学这个行业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一种新的生物经济形态。

  而在如何将生物经济进行社会普上,华大基因在社会公益方面已经有多年经验,度、接纳度比较高的有“晓明计划”、“春叔计划”等。而要将基因检测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则需要将项目做成类似于普检的形式。

  “这样的方式能让老百姓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进而更好地防范罕见病,以科技的方式让公益变得更加接地气,让社会大众更加关注罕见病,让这个群体关爱常在。”尹烨称。

  百倍估值

  覆盖全球60余国家、与1600多家医院合作,华大医学的营收近年来每年都以30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尽管目前它尚未登陆资本市场,但已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据悉,市场目前给予华大医学的PE估值是100倍。

  华大医学目前的盈利模式是清晰的——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老百姓实际需求;而在组织经营上,高科技、成本可控的优势使华大医学拥有高毛利、高净利率的业绩保障。

  有掌声就有质疑,面对市场各种声音,尹烨提到了华大“不怕竞争”的基因。“当我自己不惑的时候,外部条件对我的干扰都很小。”在他看来,骨子里面希望基因科技真正人类,是华大基因从创始人团队就打下的基因。时过境迁,这个烙印依旧深刻。

  尹烨认为,医学服务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为例,通过费用可控、引导、医保补贴等,在深圳的检测收费大约在800元左右,而在美国和欧洲,做一例该检测,分别需要2000美元和800欧元。

  此外,他同时指出,做医学服务的同时,也须考虑到许多国外高发病症到国内后的变异情况。为此,很多国外研发的疫苗在引进国内后,需要再进行一份新的临床报告,也需要华大基因方面不断积累新的病例和经验服务未来需要帮助的患者。

  “如果过度看重盈利,格局将会变得更加狭隘。”尹烨表示,华大医学更看重的是基因科技可以人类,让生命科学能够帮助每一个人重塑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唯有如此,才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观层面的提升,在职业生涯里找到乐趣所在。“我虽然在华大基因待了12年,可是我觉得要做的事越来越多。”尹烨称。

  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个科学的发展都伴随着法律、政策、伦理、教、文化、、等一系列综合问题,生物经济的发展同样无可避免上述困扰。华大医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其发展,也伴随了一些来自社会的争议。

  “至今我们依然不能有或者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个技术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在基因领域,其他领域也普遍存在。”尹烨认为,以技术开始流行为例,最初社会大众认为是摄人魂魄,而现在的转基因问题同样面临着社会争议,社会依旧没有走出这样的怪圈。

  然而,从行业大趋势而言,英、美都已逐渐放开包括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部分克隆技术的研究。而华大基因也设立了生命伦理委员会,华大基因每一个涉及到人个体相关的项目,都要经过一个仔细的伦理核查。

  据了解,华大在判断一些伦理行为准则的时候,也兼顾最广泛群众的需求。例如华大基因给予员工检测唐氏综合征的福利待遇,宫颈癌、遗传病等检测也如此。在尹烨看来,华大基因所希望的是让每一个人都活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

  “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后面的东西才有意义。”在尹烨看来,对健康生命的渴求应该比伦理更重要,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本质上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简单用任何一个因素个体都是片面的,也不符合人性。

  “从我理解,健康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不好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是一个家庭的问题。甚至,牵涉到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等,至少是三个家庭都会关注的一个问题。”尹烨称。(采访/文 伍泽琳)

延伸内容: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